预期程预定了日期和行程【评析】,张说( — )字道济
预期程:预定了日期和行程。
【评析】 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就是前面提到过的“燕许大手笔”之燕国公。他在武后时登贤良方正科第一,因帮助唐玄宗决策诛杀太平公主有功,封燕国公,也曾当过宰相,文章也写得好,一时文书诰命多出其手,碑志墓铭人争相求,和苏颋还真般配。
古代交通很不发达,人们重视和亲人朋友的团聚,为了能在年前按期回乡,加上深冬风雪阻人,多半早早就得动身,要赶在深秋之前回乡。到了中秋还没动身,那就有些晚了。所以常常秋风一至,古人就开始思乡,因为他们可能回不去了。唐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除了自然景物的影响,更有这深沉的文化原因。
张说的这首诗,也是因为出使蜀中,原本预定好了来去日期行程,预定秋天返回洛阳,结果却因为一些意外事件,不能按时还乡,心中有所憾而作。
这首诗最妙的地方在于诗人设想自己与秋风相约同在秋日还乡,结果秋风却先跑回去了。题目说《蜀中后期》,诗中回应秋风“不相待”,原来诗人是与秋风“相期”,诗与题扣合,真是新颖独特,过目难忘。可见好诗需同题连读,诗家贵在能出新。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古人说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一个“争日月”,还“来往”皆预期程,看来张说至少是个志士或贤人。但安排得好好的计划却没有实现,诗人却只是风趣地说,“秋风这家伙,也不等等我就先跑了”。多少有些“不以外物萦心”的襟怀,这是否可以看作一种人生的从容和智慧呢?正如有论者所云“诗人被阻途中,心里着急是有的,但也不难看出,诗人心中还有安然,有一种经过历练后形成的从容不迫。俗话不是有人情练达即文章么,我想这首作品就是一个例子。”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一作《夜思》。
床:有多种解释,或云井台、井栏,或云卧床,或云胡床、如同今天的小马扎。
举头:抬头。
【评析】 李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首小诗就是这样纯净天然,而情意深厚、余韵悠远。
《静夜思》为我们记录下了可能大家都曾经体验过的一种境界。然而没有沐浴过宁静的秋月洒下的清晖,没有仰视过明净的天空中她那娟娟的面颜,没有体验过那地面上空明的一片皎洁,以及秋夜的一丝丝寒意和周遭的一片祥和静谧,我们很难体味到此诗境界的美妙。
我一直觉得,写这首诗时,诗人一定是整个人都浸在月光之中,是在长久地望月思乡怀人之后,才写出这绝美诗篇的。已经说是“床前明月光”,怎么会“疑”是霜呢?如果是卧床前的一小片月光,更让人难以和霜联想起来。只有诗人沐浴月下,看着周遭成片的月光,而且秋夜的寒意越来越浓时,才会有这样的联想,才能再现那种境界。从实际的生活体会中,我们能察觉到月光的白,带着朦胧,是没有霜雪那么白的,诗人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月光的皎洁和周遭的寒意。“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这样的体验,李白应该是很深刻的。
- 爰叔因此为董偃求见武帝出谋划策让太主假装有病不能朝见武帝武帝[图]
- 梅花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图]
-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图]
- 一、《羽林郎》辛延年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图]
- “睹”《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王念孙《读书杂志》认为不当[图]
- 济事成功桓宣武府桓温的幕府履屐泛指鞋子这里喻指小事容也许或许[图]
- 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杂篇 庚桑楚徐无鬼[图]
- 第五三则凡事谨守规模 必不大错;一生但足衣食便称小康 规模规[图]
-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无草木而多水[图]
- 惟思念牵挂 兆众人雠(chóu)仇恨怨恨 疾急切极力竭尽忠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