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KTV招聘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榆林 [切换]
    榆林KTV招聘网 > 榆林热点资讯 > 榆林励志/美文 >  予弟守文①来学告之以立志守文因请次第②其语使得时时观省;且请

    予弟守文①来学告之以立志守文因请次第②其语使得时时观省;且请

    时间:2022-06-06 05:35:44  编辑:快推网  来源:  浏览:785次   【】【】【网站投稿
    予弟守文①来学,告之以立志。守文因请次第②其语,使得时时观省;且请浅近其辞,则易于通晓也。因书以与之。我弟弟守文来问我做学问的方法,我告诉他做学问首先要立志。守文因此请我把关于立志的话有条理地写出来,以便他随时对照反省;并且请我写的时候用词浅显一些,这样才便于理解。因此我就写了这篇文章交给他。守文:王守文,阳明的三弟。次第:排比编次,意即把阳明说的话整理出来。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

    予弟守文①来学,告之以立志。守文因请次第②其语,使得时时观省;且请浅近其辞,则易于通晓也。因书以与之。

    我弟弟守文来问我做学问的方法,我告诉他做学问首先要立志。守文因此请我把关于立志的话有条理地写出来,以便他随时对照反省;并且请我写的时候用词浅显一些,这样才便于理解。因此我就写了这篇文章交给他。守文:王守文,阳明的三弟。次第:排比编次,意即把阳明说的话整理出来。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世之所以因循苟且①,随俗习非②,而卒归于污下③者,凡以志之弗立也。故程子④曰:“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⑤人苟诚有求为圣人之志,则必思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安在。非以其心之纯乎天理⑥而无人欲⑦之私与?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惟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我之欲为圣人,亦惟在于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耳。欲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必去人欲而存天理。务去人欲而存天理,则必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则必正诸先觉⑧,考诸古训⑨,而凡所谓学问之功者,然后可得而讲,而亦有所不容已矣。

    做学问,最要紧的是先立志。志向不立起来,就像一棵没有根的树,给一棵没有根的树培土浇水,怎样劳苦也不会有什么收获。世上一些人为什么会因循守旧、得过且过,被习俗牵着鼻子走,不干正事儿,一辈子平庸下流,就是因为从小没有立起远大的志向。所以程先生说:“一个人有了追求做圣贤的志向,这样的人才值得和他一同学习。”一个人如果真的有了追求做圣贤的志向,那么他一定会思考,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是不是圣贤的心和天理一样纯粹,纯粹得没有了过分的私念?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仅仅是因为圣贤的心和天理一样纯粹,纯粹得没有了过分的私念,那么我想做圣贤,我也只有克治自己心中的私念,让自己的心纯粹得和天理一样。要把自己的心净化得没有了私念,净化得和天理一样纯粹,方法只有克治心中的私念,没有了私念的心就是天理。要克治私念,同时要心存天理,就需要找到一个克治私念和心存天理的方法。找到了这个克治私念和心存天理的方法后,要把这个方法与已经觉悟了的圣贤使用过的方法进行对比校正,对比校正的方法是求证于圣贤留下来的经典。经过这样的学习求证,所谓学问的功夫才能够与别人讲论,而与别人讲论也是有不得不然的原因。因循苟且:沿袭旧的规矩,敷衍应付。随俗习非:跟着大众习染了坏习惯。污下:卑下,鄙陋。程子:指北宋年间的程颢、程颐兄弟。程颢(hào)(1032—1085),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程颐(yí)(1033—1107),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河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二程都是著名儒者,程朱理学的奠基人,对朱熹、王阳明的学说产生了巨大影响,著有《二程遗书》。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语出《二程遗书》,意思是:只有那些立志想当圣贤的人,才是可以一起学习的人。天理: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广义指宇宙间的普遍法则,狭义指社会的伦理规则,与“人欲”相对立。阳明倡导“良知即是天理”(《与马子莘书》),指出天理即存在于人心中,寻求天理只需发明本心,不假外求。人欲: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原指人的欲望,但在宋明时代的理学话语中,人欲一般是指追求自我私利的“私欲”。一个人,如果跟随着自己的欲望行事而不知克制,将毫无疑问地趋向堕落。因此,他们大力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先觉:觉悟早于常人的人,这里是指历代得道的圣贤。古训: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这里指儒家经典。

    夫所谓正诸先觉者,既以其人为先觉而师之矣,则当专心致志,惟先觉之为听。言有不合,不得弃置,必从而思之;思之不得,又从而辨之,务求了释,不敢辄生疑惑。故《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①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②之意。言之而听之不审③,犹不听也;听之而思之不慎,犹不思也;是则虽曰师之,犹不师也。

    所谓与已经觉悟了的圣贤使用过的方法进行对比,我们既然以觉悟了的圣贤做老师,就要专心致志听从圣贤的话。如果对圣贤说的有什么不理解的,不要轻易放弃,必须按照圣贤所说的认真思考;深思熟虑后还弄不明白,就要多方求证,进行辨别,一定要弄明白,不要动不动就加以质疑。所以《礼记·学记》上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如果对老师没有尊崇和坚信之心,对老师就会有轻视、忽略和怠慢的心理。老师说的话如果不认真听,那也等于没听;听了却不仔细思考,那还等于没有思考;这样,虽然名义上把先觉悟的人当老师了,其实等于根本没有师从他们。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语出《礼记·学记》。意思是:老师受尊重,道的地位才会崇高;道的地位崇高,老百姓才会知道敬重学问。轻忽慢易:轻视忽略。轻、忽、慢、易,都有轻视的意思。不审:不慎重,不周密。

    夫所谓考诸古训者,圣贤垂训,莫非教人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若五经、四书①是已。吾惟欲去吾之人欲,存吾之天理,而不得其方,是以求之于此,则其展卷之际,真如饥者之于食,求饱而已;病者之于药,求愈而已;暗者之于灯,求照而已;跛者之于杖,求行而已。曾有徒事记诵讲说,以资口耳之弊哉!

    所谓求证于古人的训诫,是指圣人、贤人说过的话,无一不是教人去除私欲而保存天理的方法,像五经、四书,就都是类似言语的记录。当我想去除自己的私欲而保存人性中的天理成分的时候,假如找不到好的方法,就必然会到五经、四书里去求索。而一旦我打开书,就像饿肚子的人想要吃饭一样,只求能吃饱;就像病人需要药一样,只求能治病;就像黑夜需要灯一样,只求能得到光明;就像瘸脚者需要拐杖一样,只求能够行动。但对于那种只求牢记熟诵,然后袖手高论的人来说,阅读圣人的语录,不过是助长他们沉溺于空谈的弊端罢了。五经、四书:儒家经典著作。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经》《春秋》;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此处以“五经四书”泛指儒家经典。

    夫立志亦不易矣。孔子,圣人也,犹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①立者,志立也。虽至于“不逾矩”,亦志之不逾矩也。志岂可易而视哉!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②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故凡一毫私欲之萌,只责此志不立,即私欲便退;听一毫客气③之动,只责此志不立,即客气便消除。或怠心生,责此志,即不怠;忽心生,责此志,即不忽;懆④心生,责此志,即不懆;妒心生,责此志,即不妒;忿心生,责此志,即不忿;贪心生,责此志,即不贪;傲心生,责此志,即不傲;吝心生,责此志,即不吝。盖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故责志之功,其于去人欲,有如烈火之燎毛,太阳一出,而魍魉⑤潜消也。

    立志也是不容易的呀。孔子,公认的圣人,也曾经讲过:“我十五岁开始发奋学习,到了三十岁才真正立志。”所谓“立”,就是真正确立了志向了。后来孔子又说自己到了七十岁能从心所欲,不逾越规矩,其实也是他的志向不逾越规矩的意思。所以我们怎么能轻视志向的意义呢!志向,是一个人身体精气的统帅,是人的性命,是树木的根本,是活水的源头。源头被堵住了,流水也就没了;树木的根本得不到培护,树木就会死;人的性命得不到延续,人就会死去;志向如果没有确立,人的气质就会浑浊昏昩。所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不把立志当成最重要的事情。眼睛认真看,不关注其他的事物,耳朵认真听,不关注其他的声响。就像猫抓老鼠、母鸡孵蛋一样,精神心思完全凝聚到这个点上,而不知有其他的事情,只有这样,志向才会树立起来,神气才会精明,天理才会昭显。在这种情况下,私欲一旦发动便会觉察,自然也就容不下它了。所以凡是有私欲起来的,都应该反思自己的志向有没有牢固地树立起来,这样私欲便会退去;凡是有杂染不正的情绪产生的,都应该反思自己的志向有没有牢固地立起来,这样情绪便会消除。其他像懒惰之心,轻忽之心,躁动之心,嫉妒之心,贪婪之心,骄傲之心,吝啬之心等等,也都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志向有没有树立起来,从而消除它们。总之就是应该没有一刻不在关注自己的志向,没有一件事情不在关注自己的志向。对于去除私欲来说,反思自己志向的功效就像大火烧毫毛一样,太阳一出,所有的鬼怪就会自然消失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大意是:我十五岁就立志向学,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而又不超出规矩。浚(jùn):疏通。客气:杂染不正之气。客,外来的,指不是发自本心的。懆(sǎo):忧虑不安。魍魉(wǎng liǎng):古代传说中的鬼怪。

    最新便民信息
    榆林最新入驻机构
    155353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