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说:“此须认识我立言的宗旨。今人学问,只因为知行分为两个,所以才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而因为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如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要人在一念发动处,便知道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头克去,必须要彻彻底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心中。这就是我立言的宗旨。”
赏析与点评
在此阳明把知行合一说成是自己的立言宗旨。“一念发动”意指道德意识的开始,根据“知是行之始”的说法,意识活动是整个知行过程的初始阶段,正是在此意义上,所以说一念发动便是行了。因为在一念发动处,良知也同时启动,开始发挥监督的作用,故人们须“依着良知”去做一番“彻根彻底”的“克念”工夫。
145/227
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圣人本体明白,故事事知个天理所在,便去尽个天理。不是本体明后,却于天下事物都便知得,便做得来也。天下事物,如名物度数 、草木鸟兽之类,不胜其烦,圣人须是本体明了,亦何缘能尽知得?但不必知的,圣人自不消求知。其所当知的,圣人自能问人,如『子入太庙每事问』之类 2 。先儒谓『虽知亦问,敬谨之至』 3 ,此说不可通。圣人于礼乐名物,不必尽知。然他知得一个天理,便自有许多节文度数出来 4 。不知能问,亦即是天理节文所在。
名物度数:名称、实物、仪则、数目。
子入太庙每事问:语见“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zōu,孔子家乡)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八佾》)
语见“礼者,敬而已矣。虽知亦问,谨之至也,其为敬莫大于此。谓之不知礼者,岂足以知孔子哉?”(朱熹《论语集注·八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