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重要的是,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明的侵入,使中国人在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面前,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试图找到传统文化与近代文明的衔接点。结果,我们发现,墨学的“兼爱”、“尚同”思想成了自由民主精神的原型,近代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同儒学分道扬镳而归向墨学。他们认定,墨学与西学同构,可能成为中国新文化的生长点,并试图通过“复古”向传统回归以致超越,建立起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以自励图强,摆脱民族和文化的落后局面。
概括来说,墨子的主要思想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墨子的伦理思想墨子的伦理思想,可以概括为十大伦理主张:兼爱(爱人如爱己,爱别国如爱本国)、非攻(反对战争,主张和平相处)、尚贤(惟才是用,惟贤是用,反对任人唯亲)、尚同(崇尚国家统一)、节用(反对奢侈生活,提倡俭朴节约)、节葬(反对儒家当时主张的文丧厚葬的礼俗)、无志(认为天有意志,君王违天意就会受到惩罚)、明鬼(认为鬼神能够赏罚分明)、非乐(反对沉溺于音色之中)、非命(反对命定说,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
墨子的辩学
逻辑学,在中国古代叫“辩学”。可以说,墨子的逻辑学在中国逻辑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奠定了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基础。
类、故、法是墨子提出的三个逻辑学的基本范畴。类,就是事物的类别,墨子提出这个概念,表明他正把客观事物的类及其在人的思维、语言中的反映作为思维、认识的对象。故,即是为什么之意,墨子经常以“为什么”来探究问题的原因、根据和理由,从而对问题的认识加深一步。法,即方法、法则之意,就是客观事物和人的行为所应遵守的原则,“法”的概念的提出表明墨子已经开始由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转而研究人的思维现律了。
中国文化一向缺少科学精神,这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为逻辑思维的弱化,而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必须从思维方式的改变入手,这也是近现代有识之士高扬墨学的一大原因。他们希望以此来克服和弥补儒道逻辑思维的不足,从而为新文化的建立寻找契机。
墨子的教育思想墨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其足迹遍布当时各国。他在其一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学理论。他在主张教育救世的同时,还非常注重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他的弟子学成后,多往各诸侯国从政为官,或留在墨家团体中从事教育。
随着墨子学生的增多以及在社会上影响的增大,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墨子为领袖的有严密组织的社会政治团体,即墨家学派。